保持正道。
《汉书‧萧望之传》:“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与。”
北魏酈道元《水经注‧渐江水》:“炳(赵炳)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
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蔡副使鹿公墓志铭》:“秉道终身,卒毙于正。”
汉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 唐柳宗元《清河张府君墓志铭》:“逮夫弱冠,遵道秉义。”
汉秉彝持执常道。 《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毛传:“彝,常。” 朱熹集传:“秉,执。” 《孟子‧告子上》引作“秉夷”。 唐独孤及《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謚议》:“协恭秉彝,动罔违德。” 清方苞《為秦门高贞女纠举本引》:“天属之情,秉彝之性 ...
汉秉公持心公正;主持公道。 明张居正《谢召见疏》:“而人臣之道,必秉公為国。”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袞传》:“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峻青《秋色赋‧胶济线上》:“天真的人们曾经对叁人小组抱有希望,以為他们会秉公处理。” ...
汉秉节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宋欧阳修《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2.保持节操,守节。 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3.犹 ...
汉秉烛谓持烛以照明。 唐孟浩然《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梅尧臣《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 《叁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 《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
成语秉公无私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成语秉公办理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成语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
成语秉公灭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成语饮鸩止渴东汉时期州郡长官宋光为人正直,秉公办案,得罪了皇亲国戚,被诬陷入狱,他的外甥霍决定为舅舅伸冤,就在申辩信中写道:“宋光不会冒死去篡改诏书,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将军梁商看中霍的才识就亲自向皇帝汇报救了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