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持志。
唐皮日休《九讽‧舍慕》:“粤吾秉志兮,洁於瑾瑜。”
汉秉德保持美德。 《书‧君奭》:“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慎。” 《楚辞‧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汉书‧文帝纪》:“皆秉德以陪朕。” 《叁国志‧蜀志‧许靖传》:“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明陈子龙《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孚鱼在秉 ...
汉秉轡手持马韁绳。指驾车。 《墨子‧非儒下》:“秉轡授绥,如仰严亲。” 《叁国志‧蜀志‧郤正传》:“韩哀秉轡而驰名。” 晋潘岳《藉田赋》:“常伯陪乘,太僕秉轡。” ...
汉雅志平素的意愿。 《叁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关内侯王祥履仁秉义,雅志淳固。” 宋苏軾《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明高啟《咏隐逸》之一:“子平谢累辟,雅志在隐居。” 沉昌直《<柳溪竹枝词>序》:“独是予也不才 ...
汉秉承承受;接受。多用於指奉行上级的意旨、指示而言。 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草率稽查,局务之秉承终隔,则道府分办之难也。”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纳哈出﹞秉承元顺帝命令,雄踞一方。” 峻青《秋色赋‧不尽巨涛滚滚来》:“他们又秉承着他们父亲母亲的 ...
汉秉道保持正道。 《汉书‧萧望之传》:“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与。” 北魏酈道元《水经注‧渐江水》:“炳(赵炳)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 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蔡副使鹿公墓志铭》:“秉道终身,卒毙于正。” ...
成语不言而喻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君子天生的秉性,君子在得志时不妄为,在困穷失意时不自卑,他敬天知命,将仁义礼智铭记在心,并将它发扬光大,不但能将它们表现在脸上,照到背上,然后传到四肢,四肢就不言而喻可以找到其法门了 ...
成语自求多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专门有一首诗夸颂周文王秉承了上帝的意志,灭掉殷商。文王不只荣宗耀祖,使子孙百世做天子诸侯。他的子孙要以文王的德行作为榜样,以商纣作为借鉴,要经常自我反省,勤修贤德,发奋图强,自求多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