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私路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1.私人所造的路。
《旧唐书‧食货志下》:“盐院津堰改张侵剥,不知纪极。私路小堰,厚敛行人。”
2.秘密的小道。引申指私下请托的门路。
《文选‧袁宏<叁国名臣序赞>》:“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吕向注:“谓私行请託以求其官荣。”


相关词语

私行1.任凭己意行事。 《管子‧法禁》:“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私行者,圣王之禁也。” 《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2.官吏以私事出行。 《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 ...

私门1.行私请托的门路。 《战国策‧秦策叁》:“吴起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 《韩诗外传》卷六:“则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关内侯郑宽中﹞退食自公,私门不开。”2.犹家门。私人的住宅 ...

路分1.犹路子。 《醒世姻缘传》第六叁回:“甚麼叫是顾绣?可是甚麼东西?你详细说个来歷,好叫我照了路分寻思。”2.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之十二:“某昨赴邠州设御捍之势,实惧自己路分内放过寇马,入挠关中。” 《元典章‧户部‧昏钞》 ...

私己1.犹私囊。 《醒世姻缘传》第叁四回:“杨春是甚麼人,掘了这几十万的金银不报了官却都入了私己。”2.谓与自己有私人关係。 《元典章‧吏部‧掌印》:“如遇长官拳判,其行用印信,即日牒印与以次正官承权,不得委付私己之人。”3.自私;利己。 明张居正《答河 ...

缉私侦查走私行為,缉捕走私犯人。 清魏源《筹鹺篇》:“有阴阳即有官私,故鹺政之要,不出化私為官,而缉私不与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所以盐院的供应,以及缉私犒赏,赡养穷商子孙,一切费用,都出在里面。” 洪深《走私》:“近来是為的铁路上添立了 ...


相关成语

成语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成语望门投止东汉时期,山阳督邮张俭上书告发汉桓帝身边得宠太监侯览。侯览则诬告张俭结党营私,企图叛乱。朝廷下令缉拿张俭。张俭连夜逃走,一路上,望门投止,人们都知道张俭是正人君子,纷纷冒生命危险去保护他逃难 ...

成语瓜李之嫌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

成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

成语瓜田李下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