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诚意。
唐元稹《鶯鶯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僕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
汉诚心诚意亦作“诚心实意”。1.真实的心志。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田汉《卢沟桥》第叁幕:“人们就在这样的时候也还是 ...
汉诚愨诚朴;真诚。 唐柳宗元《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於斯也,虑善善之过而莫之省,诚愨之道少损,故敢私言之。” 明唐寅《爱溪记》:“新安洪君伯周,俶儻诚愨士。” 清刘大櫆《乌程閔君墓志铭》:“每春秋饗奠,必致其诚愨。”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柯尔﹞生性 ...
汉开诚布公《叁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诸葛亮之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讎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后用“开诚布公”谓推诚相待,坦白无私。 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 ...
汉私计1.个人的计划或打算。 《战国策‧燕策叁》:“丹之私计,愚以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贄,必得所愿矣。” 《叁国志‧魏志‧曹爽传》:“欲置新人以树私计。”2.私下考虑或估计。 明叶盛《水东日记‧吾训导请俸》:“豫私计:‘侍郎尚然,尚书于 ...
汉诚己刑物谓自己做到真诚,以匡正社会,為眾人所取法。 北齐顏之推《顏氏家训‧勉学》:“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轡如组,反风灭火,化鴟為凤之术也。” ...
成语开诚布公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在临死前要诸葛亮辅佐刘禅执政,如刘禅不听话,可以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待人处事开诚布公,不徇私情与谋私利,街亭失守,他挥泪斩马谡,自己也请求降职,他忠心耿耿为蜀国而死 ...
成语推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