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私的议论。
《管子‧任法》:“官无私论,士无私议,民无私说。”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於是立私论之条、偶语之律。听吏告其民,奴告其主,威刑日滥。”
2.个人的言论。
宋欧阳修《正统论下》:“其恶秦而黜之,以為闰者谁乎,是汉人之私论,溺於非圣曲学之说者也。”
汉顾私顾念私情。 叁国魏曹植《白马篇》:“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叁国魏嵇康《释私论》:“由是言之,未有抱隐顾私而身立清世,匿非藏情而信着明君者也。” 宋徐鉉《赋得霍将军辞弟》诗:“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 ...
汉自私1.只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 《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為污矣。” 晋潘尼《安身论》:“忧患之接,必生於自私而兴於有欲。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理之至也。” 《宋书‧孝义传‧蒋恭》:“礼让者以义為先 ...
汉阿私偏私,不公道。 《晏子春秋‧问下十九》:“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眾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汉王符《潜夫论‧德化》:“明好恶而显法禁,平赏罚而无阿私。”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若燕閒之际,一人之言,尤加审察,故言无偏听,政无阿私。” 清汪懋 ...
汉行私怀着私心行事。 《管子‧君臣下》:“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 《吕氏春秋‧贵公》:“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於户。” 清侯方域《朋党论上》:“彼清流相标榜者,皆罔上行私者耳。” 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 ...
汉私家1.古代特指大夫以下的家。 《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孔颖达疏:“私家,大夫以下称家。”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於私家,非礼也。由叁桓始也。”2.私人家裡。与王朝、公家相对,泛指私人 ...
成语窃语私议私:私下。背地里小声议论。
成语一人私言个人私下的言论、见解,而不是公认的见解。
成语窃窃私议背地里小声议论。
成语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成语兴高采烈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风度翩翩,文才超群。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当时的纵欲生活和长寿的贪婪心态。南朝梁著名的文学批判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评论他“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