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私畜”。
1.个人的积蓄。
《礼记‧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晋书‧食货志》:“帝出自侯门,居贫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故於西园造万金堂以為私藏。”
《明史‧黄凤翔传》:“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钱粮者,朝廷之国课,非县官之私蓄。”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愷》:“后来,我為了玉成他出国求学的志愿,变卖了我娘家给我陪嫁的所有妆奩饰物,连同私蓄一千多元,才算筹得盘缠和留学用费,我们二人便先后东渡日本。”
2.私自贮藏。
《清史稿‧敬谨庄亲王尼堪传》:“又坐不奏阿济格私蓄兵器,降郡王。”
汉蓄聚... 积聚。 《国语‧楚语下》:“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 《宋书‧张邵传》:“坐在雍州营私蓄聚,臧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 宋苏軾《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显是借关市之法,以蓄聚私家之囊橐。” ...
汉私藏1.犹私蓄。指私有的财產。 《后汉书‧宦官传‧张让》:“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為私藏。”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已 ...
汉营私... 图谋私利。 《汉书‧宣帝纪》:“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閔之。” 《宋书‧张邵传》:“坐在雍州营私蓄聚,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 明方孝孺《赠王仲縉序》:“饥而食,饱而嬉,营私而騖利。生无闻而死无述者,眾人也。” 陈毅《示 ...
汉私畜见“私蓄”。
汉蓄私蓄养妾媵私人。 《晏子春秋‧諫下二一》:“且古圣王蓄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 《墨子‧辞过》:“君实欲民之眾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 孙詒让间詁:“私谓妾媵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