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的书箱。引申為私人的藏书。
章炳麟《秦献记》:“余以為着於法令者,自《秦纪》、《史篇》、医药、卜筮、种树而外,秘书私篋,无所不烧,方策述作,无所不禁。”
汉囊篋1.犹囊笥。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故亦借指书籍。 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篋,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 宋苏軾《游宝云寺得唐彦猷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书一绝句因和其韵作两首送之且归其书唐氏》之一:“清诗不敢 ...
汉篋衍方形竹箱,盛物之器。 《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陈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 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衍,笥也,盛狗之物也。” 明宋濂《<笔记>序》:“濂从公游者最久,既受此编以归,迺私序卷端,寘诸篋衍,而择善学授焉。” 清钱谦益《瞿五丈星卿輓 ...
汉述作... 失,述作之志,存焉可也。”2.指着作,作品。 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诗:“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讽味。” 章炳麟《秦献记》:“秘书私篋,无所不烧;文学述作,无所不禁。”
汉记识1.记下;记住;记得。 《书‧武成序》“识其政事,作《武成》”孔传:“记识殷家政教善事以為法。” 《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 宋宋祁《益州谢上表》:“伏念臣早蒙记识,得籍近严,惟知悉心事君,未尝枉道 ...
汉岂独难道只是;何止。 《左传‧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 《庄子‧胠篋》:“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唐杜甫《有感》诗之四:“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簫韶?”宋司马光《涑水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