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注释。
宋曾慥《高斋漫录》:“或劝綖(章綖)用药除字,綖曰:‘面已文矣,终不齿於縉绅,止欲注其下曰:太师错。’或调之曰:‘若注且须闻官,慎勿私注也。’”
汉私行1.任凭己意行事。 《管子‧法禁》:“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私行者,圣王之禁也。” 《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2.官吏以私事出行。 《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 ...
汉私丧谓家属之丧。多指父母、妻子。 《仪礼‧聘礼》:“若有私丧,则哭於馆,衰而居,不饗食。” 郑玄注:“私丧,谓其父母也。” 《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大夫、士有私丧,可以除之矣,而有君服焉,其除之也,如之何?’”郑玄注:“私丧,家之丧也。” 《礼记‧杂记上》 ...
汉私惠1.私自馈赠。 《礼记‧緇衣》:“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 郑玄注:“私惠,谓不以公礼相庆贺,时以小物相问遗也。” 汉荀悦《申鉴‧政体》:“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2.私人的恩惠。 《管子‧法禁》:“故举国之士,以為亡党,行公道以為私惠。” 尹 ...
汉讌私1.指公餘游宴。 《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以赐有恩信,故亲厚之,数蒙讌私,时幸其第,恩赐特异。” 《文选‧卢諶<赠刘琨书>》:“与运筹之谋,厕讌私之欢。” 李周翰注:“得偶私宴之乐。” 唐权德舆《祭故吕给事文》:“每冀休沐,相从讌私。”2.亲昵;昵爱。 南 ...
汉还私营私,谋私。还,通“营”。 《战国策‧秦策叁》:“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 《宋书‧沉勃传》:“又輒听募将,委役还私,託注病叛,遂有数百。” 南朝宋鲍照《重与世子啟》:“且僕栖迟无事,咫尺馆第,餐稟夙微,非旦则夕,居职还私,两者无异 ...
成语瓜李之嫌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
成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
成语瓜田李下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