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私政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家政。与国政相对。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氾,而后听其私政,礼也。”
杜预注:“得先君后己之礼。”


相关词语

鹺政盐务。 明沉德符《野获编‧司道‧盐运使》:“天下六转运使理鹺政,而两淮盐课居五运司之大半。” 清魏源《筹鹺篇》:“有阴阳即有官私,故鹺政之要,不出化私為官,而缉私不与焉。” ...

私人1.古时称公卿、大夫或王室的家臣。 《诗‧大雅‧崧高》:“王命传御,迁其私人。” 毛传:“私人,家臣也。” 《管子‧明法解》:“十至于私人之门,不一至於庭。”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公曰:‘某待罪禁林,实天子私人,非公僚佐。’”2.亲戚朋友或以私交 ...

私门1.行私请托的门路。 《战国策‧秦策叁》:“吴起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 《韩诗外传》卷六:“则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关内侯郑宽中﹞退食自公,私门不开。”2.犹家门。私人的住宅 ...

私惠1.私自馈赠。 《礼记‧緇衣》:“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 郑玄注:“私惠,谓不以公礼相庆贺,时以小物相问遗也。” 汉荀悦《申鉴‧政体》:“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2.私人的恩惠。 《管子‧法禁》:“故举国之士,以為亡党,行公道以為私惠。” 尹 ...

阿私偏私,不公道。 《晏子春秋‧问下十九》:“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眾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汉王符《潜夫论‧德化》:“明好恶而显法禁,平赏罚而无阿私。”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若燕閒之际,一人之言,尤加审察,故言无偏听,政无阿私。” 清汪懋 ...


相关成语

成语开诚布公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在临死前要诸葛亮辅佐刘禅执政,如刘禅不听话,可以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待人处事开诚布公,不徇私情与谋私利,街亭失守,他挥泪斩马谡,自己也请求降职,他忠心耿耿为蜀国而死 ...

成语冲锋陷阵北魏末年,政权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东魏掌握军政大权的是高欢父子。为官清廉正直的崔暹忠于高欢,经常上书弹劾那些贪官污吏,让他们一一入狱。高欢对此十分高兴,称赞他敢于冲锋陷阵,不徇私情,使国家吏治变得严明 ...

成语桃李满天下唐朝时期,武则天夺权执政,她为了巩固政权,对外招贤纳士,网络人才。宰相狄仁杰,为人正直,心地无私,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他推荐几十名人才都受重用,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成语桃李遍天下唐朝时期,武则天夺权执政,她为了巩固政权,对外招贤纳士,网络人才。宰相狄仁杰,为人正直,心地无私,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他推荐几十名人才都受重用,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成语东拉西扯贾宝玉住进大观园后,整天不读书,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女孩一起玩,贾政只好请私塾先生代儒来教他。他还是忙里偷闲来看黛玉,与她东拉西扯,经常打翻了林黛玉的醋罐子。但只要有几天不见面,各自心中又憋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