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间的怨恨。
《宋史‧张永德传》:“高进曰:‘张侍中诛我宗党殆尽,希中以法,报私愤尔。’”金王若虚《史记辨惑十一》:“予谓史书,实录也。詔誥一时之大事,纵使帝之所行不能副其言,岂容悉没之乎?此自迁之私愤,而吕氏深取之,遂以判班马之才识,予未敢知也。”
汉私勇发自私愤的勇气。 《商君书‧画策》:“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 《韩非子‧人主》:“私剑之士,安得无离於私勇而疾距敌?”
汉私忿同“私愤”。个人的怨恨。 《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徒肆私忿,以快其意。” 宋苏軾《乞外补回避贾易札子》:“易等但务快其私忿, ...
汉愤切十分愤恨。 《陈书‧高祖纪上》:“眷言桑梓,公私愤切。”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每言及时事,往往愤切兴叹。” 陆嵩《金陵》诗:“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呜咽独江潮。” ...
汉私事官讎古时俚语。谓假借公事来发泄私愤。 《宋史‧江公望传》:“臣闻挺之与古论事每不相合,屡见於辞气,怀不平之心,有待而发。俚语有之,‘私事官讎’,此小人之所不為,而 ...
汉官报私仇假借公事以发泄私愤。 《水滸传》第叁四回:“花荣陪着笑道:‘总管容復听稟:量花荣如何肯背反朝廷?实被刘高这廝无中生有,官报私仇,逼迫得花荣有家难 ...
成语官报私仇官:公事。借助公事以泄私愤。
成语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私:私利;怯:畏缩。为了争取个人私利很勇敢,为了大家的利益在行动上则畏缩不前。
成语兵不血刃东晋时期,屯骑校尉郭默英勇善战,但他十分骄横跋扈,为泄私愤杀死平南将军刘胤,伪造诏书诬陷刘胤谋反,宰相王导怕他,升他为州官。陶侃说服王导率兵讨伐,郭默自知理亏,想率军南下,被部将生擒投 ...
成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宋朝时,陈州接连发生自然灾害,朝廷派贪官刘得中和杨金吾开仓卖粮,他们假公济私抬高粮价,还在粮食里掺沙,分量还不够。老百姓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极为愤慨,但也没办法,只有叹息:“上梁不正下梁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