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怨恨。
清吴定《答鲍生桂星书》:“僕自足下北游,沉默閒处,叹左右益少通敏之才,可与之深言文学者,以此私恚,他无足怀。”
汉私謚亦作“私諡”。古时人死后由亲属或门人给予的謚号。 唐唐彦谦《吊方干处士》诗之二:“相看莫浪哭,私諡有前闻。” 《新唐书‧巢王元吉传》:“元吉恚,命壮士拉死,私謚慈训夫人。”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先生没后,门人私謚為文介。” 王闓运《陈永 ...
汉恚訾怨恨毁谤。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序》:“已而游往中二叁君子,以余称许之不至也,恚而私訾之……余不明时时有之,然乌可以恚訾力迫而夺也。”
汉阿母子即阿武子。 《新唐书‧魏元忠传》:“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曰:‘公主而為皇太女,駙马都尉当何名?’主恚曰:‘山东木彊安知礼?阿母子尚為天子,我何嫌?’宫中谓武后阿母子,故主称之。”参见“阿武子”。一说,“阿母子”当作“阿母”,误衍“ ...
汉虚罔1.犹虚妄。虚偽荒诞。 南朝陈徐陵《与顾记室书》:“﹝陈暄﹞反為憾恚,妄相陷辱。至六月初,遂作盲书,便见诬谤。圣朝明鉴,悉知虚罔。”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朝鲜疏》:“金墉十年,内外隔绝,圜门棘户,穴通饮食;而谓之密约祖妃。其虚罔谬盩,固已极矣!”2.犹虚 ...
汉怒心愤怒之心。 《礼记‧乐记》:“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孔颖达疏:“谓忽遇恶事而心恚怒。” 《列子‧黄帝》:“时其饥饱,达其怒心。”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人怀怒心,如报私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