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犹私囊。
《醒世姻缘传》第叁四回:“杨春是甚麼人,掘了这几十万的金银不报了官却都入了私己。”
2.谓与自己有私人关係。
《元典章‧吏部‧掌印》:“如遇长官拳判,其行用印信,即日牒印与以次正官承权,不得委付私己之人。”
3.自私;利己。
明张居正《答河漕刘百川言开胶河》:“胶河之可开,凡有心於国家者皆知之,独贵乡人以為不便,皆私己之言也。”
清戴震《原善》下:“人之不尽其材,患二:曰私,曰蔽。私也者,其生於心為溺,发于政為党,成于行為慝,见于事為悖、為欺,其究為私己。”
4.私下;暗中。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船家道:‘我们是本府脚头关提来差往公干的,私己搭一二人,路上去买酒吃。’”
汉人不為己,天诛地灭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為天地所不容。 刘少奇《论共產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花城》1981年第3期:“‘ ...
汉体己1.亲近的;贴心的。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父母不在,也没有人做主,孤孤单单,没有一个体己的人。”参见“体己人”。2.家庭成员中个人私存的财物。亦泛指私人积蓄。 《红楼梦》第十六回:“知道奶奶有了体己,他还不大着胆子花麼?” 《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 ...
汉私自1.自己;亲自。 《汉书‧食货志上》:“又私自送往迎来,弔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唐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诗:“心閒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红楼梦》第五十回:“老祖宗今儿也不告诉人,私自就来了。”2.私下;暗自。 唐高适《别董大》诗之二:“ ...
汉私意1.犹私心。 《管子‧明法解》:“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姦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自昔大臣以私意害人,此其小小者耳。” 《红楼梦》第七叁回:“迎春听了这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忙止道:‘ ...
汉梯己同“体己”。1.家庭成员中个人私存的财物。亦泛指私人的积蓄。 《通俗编‧货财》引宋郑思肖《心史》:“元人谓自己物,则曰梯己物。” 《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家人又要小包,儿子又要梯己。”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梯己》:“汴人语,如藏物於内,不為外用 ...
成语奉三无私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成语言不及私公元371年,大臣王坦之极力劝谏简文帝不要让位给大司马桓温。简文帝死后,桓温辅佐幼主登基,桓温去世后,由王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王坦之多次上书谏幼主要“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他自己言不及私,只是忧国忧民 ...
成语铁面无私王熙凤酒后无德大骂平儿,事后觉得自己的行为过火,就向平儿道歉。李纨、探春等来拜访她们,她们与王熙凤说已经成立一个海棠诗社,要求增拨开销,并拉王熙凤入社,做一个铁面无私的“监社御史”。王熙凤看出了她们的目的,也只好做顺水人情了 ...
成语克己奉公东汉初期,颖阳读书人祭遵去投奔刘秀,被封为军中执法官,他不徇私情斩了刘秀手下的侍从。刘秀重用他为征虏将军,封颖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生活也十分俭朴,没有多少私产,被刘秀树为典型 ...
成语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