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旧时私家所撰的史书。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朝事二‧嘉泰禁私史》:“顷秦丞相既主和议,始有私史之禁。”
汉逞私放纵私心。 《元史‧仁宗纪叁》:“内外监察御史四十餘人,劾其逞私蠹政。” 《清史稿‧博洛传》:“十六年,追论博洛分多尔袞遗财,又掌户部时尚书谭泰逞私揽权,不力阻,夺爵、諡。” ...
汉杂史旧时区别於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歷史掌故性质。 《隋书‧经籍志二》:“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杂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史类》:“杂史 ...
汉私房1.旧时大家庭兄弟同居,称各自的住宅為私房。 《北史‧崔挺传》:“孝芬兄弟孝义慈厚……鸡鸣而起,且温顏色。一钱尺帛,不入私房。” 《北史‧韦孝宽传》:“﹝韦孝宽﹞又早丧父母,事兄嫂甚谨,所得俸禄,不入私房。亲族有孤遗者,必加振赡。朝野以此称焉。”2.指个人 ...
汉私语1.私下谈话;低声说话。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晏子数諫景公,景公弗听。已而使於晋,与叔向私语曰:‘齐国之政,其卒归於田氏矣。’”唐白居易《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语。” 清李渔《风箏误‧冒美》:“良媒不怕姻缘少,私语还防耳目多。” ...
汉私蓄亦作“私畜”。1.个人的积蓄。 《礼记‧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晋书‧食货志》:“帝出自侯门,居贫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故於西园造万金堂以為私藏。” 《明史‧黄凤翔传》:“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 ...
成语铁面御史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成语铁面无私王熙凤酒后无德大骂平儿,事后觉得自己的行为过火,就向平儿道歉。李纨、探春等来拜访她们,她们与王熙凤说已经成立一个海棠诗社,要求增拨开销,并拉王熙凤入社,做一个铁面无私的“监社御史”。王熙凤看出了她们的目的,也只好做顺水人情了 ...
成语野史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成语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成语赫赫有名西汉时期,扬州刺史何武为人仁厚,喜欢举荐有才能的人,他反对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如果要任命下属时,均采用公开公证的方式选择,因此选拔的人大都没有赫赫的名声与靠山。他的上司大司农何寿要他推荐他的侄子扬州长史,他没有推荐这个平庸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