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板

私券点击在线发音

解释

私人间互立的契约。
唐柳宗元《鈷鉧潭记》:“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


相关词语

焚券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 战国齐冯諼為孟尝君往薛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於是冯諼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宋苏軾《穆父新凉》诗:“受恩如负债,粗报乃焚券。”2.南朝 ...

公券古代官府颁发的一种差旅费证券。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宝应二年,大夫严武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给公券。”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举人给来往公券》:“国朝王士禛《夫于亭杂录》云:‘宋开宝二年,詔西川、山南、荆湖等道举人皆给来往公 ...

赊券欠账的字据。 《金史‧毛硕传》:“或為姦吏盗有实钱,而以赊券输官,故河东有积负至四百餘万贯,公私苦之。”

私相授受指暗地裡的互相授受。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既承老哥美意,只是这里边也要有一个人做中见,写一张切切实实的借券,交与你执着,才有个凭据,你才放心。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 ...

更居... 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叁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唐柳宗元《鈷鉧潭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