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择优录选。
宋秦观《论议下》:“古者,民有恭敏任恤者,则閭胥书之;孝悌睦姻有学者,则族师书之;有德行道艺者,则党正书之;而又考之於州长、兴之於乡老大夫,而论之於司徒、乐正、司马,所谓秀选进造之士者是也。”
汉文选烂,秀才半宋代俗语。谓熟读《文选》,考取秀才有望。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士子至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汉选士1.周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录取乡人中德业有成者。 《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 康有為《大同书》戊部:“《诗》称‘釐尔女士’,夫女而称士,然则《王制》学校中之进士、选士、秀士、俊士岂有别焉。”2.泛指选拔人才。 《旧唐书‧ ...
汉选名选择有名声的。犹择优。 《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昇学,利用宾王。” 李善注:“《礼记》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於学曰俊士。”
汉选良1.选择优秀的人才。 《司马法‧用眾》:“选良次兵,是為益人之强。”2.指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 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关於文艺的不朽性》:“再进一步便是自己的民族性的优越,本民族是天帝的选良,是神明的胄裔。” ...
汉秀士德行才艺出眾的人。 《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 郑玄注:“秀士,乡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 《吕氏春秋‧怀宠》:“举其秀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 高诱注:“秀士,俊士。” 叁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一:“叁楚多秀士,朝云进荒 ...
成语文选烂,秀才半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成语一时之秀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
成语一时之选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成语择优录取择:选择。选择优秀的录用。
成语采光剖璞采:采集;璞:含有美玉的石头。采集金子,剖璞取玉。比喻在众人之中选拔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