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
《旧唐书‧方伎传‧神秀》:“禪师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汉马耳东风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於衷或互不相干。语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宋苏軾《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亦作“马耳春风” ...
汉叁耳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 慎令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 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 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 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為耳,安於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叁耳,可乎?”后审通復活 ...
汉疏秀1.疏朗清秀。 《新五代史‧杂传五‧李彦威》:“太祖见裕眉目疏秀,恶之。” 宋王讜《唐语林‧补遗叁》:“此子眉目疏秀,进退不慑。” 宋洪迈《夷坚乙志‧无缝船》:“女子齿白如雪,眉业疏秀,但色差黑耳。”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明年生下一男,眉目疏秀 ...
汉耸耳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 《国语‧周语下》“听无耸”叁国吴韦昭注:“不耸耳而听也。” 唐苏鶚《杜阳杂编》卷上:“九花虯即范阳节度李德山所贡,额高九寸,毛拳如麟,头颈鬃鬣,真虯龙也。每一嘶,则群马耸耳。”2.高起的耳朵。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
汉秀颖1.优异聪颖。 宋王安石《谢手詔索文字表》:“臣生非秀颖,眾谓迂愚,徒以弱龄粗知强学。” 明李贄《答刘晋川书》:“令郎外似痴而胸中实秀颖,包含大志,特一向未遇明师友耳。”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 ...
成语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
成语三耳秀才指很聪明的人。也比喻人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