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n ㄊㄢˉ
郑码:JJKE,U:563D,GBK:8763
笔画数:15,部首:口,笔顺编号:251251251251112
chǎn ㄔㄢˇ
均见“啴”。
郑码:JJKE,U:563D,GBK:8763
笔画数:15,部首:口,笔顺编号:251251251251112
汉嘽嘽1.喘息貌。 《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嘽嘽骆马。” 毛传:“嘽嘽,喘息之貌。马劳则喘息。”2.眾盛貌。 《诗‧小雅‧采芑》:“戎车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 毛传:“嘽嘽,眾也。” 《诗‧大雅‧常武》:“王旅嘽嘽,如飞如翰。” 毛传:“嘽嘽然盛也。 ...
汉嘽缓... 王褒<四子讲德论>》:“有二人焉,乘輅而歌……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吕延济注:“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叁‧北齐五郊乐歌》:“嘽缓契王风,持载符君德。” 清赵翼《水嬉看 ...... 微波》:“有叁弦的声音传过来,这样低沉,这样嘽缓。”
汉嘽咺... 《方言》第一:“谩台、胁鬩,惧也……宋卫之间凡怒而噎噫谓之胁鬩,南楚江湘之间谓之嘽咺。” 戴震疏证:“案《广雅》蝉咺、谩台、胁鬩,惧也,义本此。 ...、蝉古通用。”
汉嘽谐谓乐声缓慢和谐。 《礼记‧乐记》:“是故志微、譙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孔颖达疏:“嘽,宽也;谐,和也。”
汉嘽啍形容声音沉重宏大。 南朝梁简文帝《金錞赋》:“挥秦箏之慷慨,伐晋鼓之嘽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