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 ㄧˇ
〔~然〕静止的样子,如“~~不动”。
痴痴呆呆。
郑码:NZJ,U:4F41,GBK:81CC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54251
chì ㄔˋ
〔~儗(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54251[
郑码:NZJ,U:4F41,GBK:81CC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54251
汉佁儗1.停滞不前。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 顏师古注:“张揖曰:‘佁儗,不前也。’师古曰:‘佁音丑吏反,儗音鱼吏反。佁儗又音态碍。’”唐杜甫《封西岳赋》:“而千乘万骑,已蠖略佁儗,屈矫陆离,惟君所之。” 宋欧阳修《 ...
汉佁蹶... 出则以车,入则以輦,务以自佚,命曰佁蹶之机。’高诱注:‘ ...... 身安轝駟,命曰召蹶之机。”案,“佁蹶”、“招蹶”、“召蹶”义同 ...”,谓“佁之言待也、止也,故不前谓之 ...。佁蹶谓痿蹶不能行之病。” ...
汉佁然静止貌。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佁,一本作“怡”。
汉怠疑犹佁儗。不进貌。 《庄子‧山木》:“侗乎其无识,儻乎其怠疑。” 郭象注:“无所趣也。” ...儗。”又引林云铭注:“怠疑,不急趋赴也。”
汉植持形容声音相持不散。 《文选‧马融<长笛赋>》:“或乃植持縼缠,佁儗宽容。” 刘良注:“植,立也。縼,纆绳也……谓声或乃立而相持,如绳结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