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 ㄈㄚˊ
砍:~树。砍~。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郑码:NHM,U:4F10,GBK:B7A5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1534
汉党同伐异... 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於时矣。” 《明 ...... 心產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 ...... 。 宋岳珂《桯史‧奔麤字说》:“党伐之论,於是浸闓,黄冈之贬,盖不特坐诗祸 ...,惟大兄裁之。”
汉步伐1.《书‧牧誓》:“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蔡沉集传:“步,进趋也。伐,击刺也”。后指队伍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 清刘大櫆《书<战国策>后》:“兴师伐国,上军、中军、下军,步伐有度。” 郑 ...
汉袭伐突然袭击,声罪讨伐。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 ...... ,无曰侵,轻曰袭。” 杜预注:“伐,声其罪;侵,钟鼓无声;袭,掩其不备。” 《逸周 ...... 《周书》曰:土多人少,莫出其材,是谓虚土,可袭伐也。”
汉诛伐讨伐;声讨。 《吕氏春秋‧荡兵》:“天下无诛 ...... 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事。” 清方文《彭城古跡十二咏‧戏马 ...... 者--秦夫人,虽然也加以恕辞;但归结却无非是诛伐。”
汉斩伐1.征伐。 《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 宋苏辙《秦论》:“秦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2.诛杀。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数称以為廉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 《汉书‧尹齐传》 ...
成语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成语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吊民伐罪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一个国家必先种下了被伐的恶因,然后才会有别人来讨伐的结果。比喻要从自身找事变的原因。
成语执柯作伐执:拿着;柯:斧头柄;伐:采伐。手执斧头去采伐。指给人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