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ㄧˉ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助词,表示程度深:“吏呼~何怒,妇啼~何苦!”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郑码:A,U:4E00,GBK:D2BB
笔画数:1,部首:一,笔顺编号:1
汉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谓一贯聪明,却一时糊涂。 明徐元《八义记‧韩厥死义》:“我程婴聪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时。” 《荡寇志》第一○六回:“仁兄来札,反称天诱其衷,军机漏泄,真所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也。”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二:“亲家,你真是,我说直点,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
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原為佛教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谓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容易高过正气。 《初刻拍案惊奇》卷叁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2.比喻一事物兴起,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 清谭嗣同《仁学》四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 ...
汉一不做,二不休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载:唐张光晟从朱泚叛,泚兵败穷困,光晟杀泚投降,而终不免於一死,“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后以“一不做,二不休”谓除非不做,已经做了,就索性干到底。 《法演禪师语录》卷上:“谢庄主上堂云:‘一不做,二不休,不风 ...
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 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后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唐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崢嶸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荡寇志》第九一回:“那兗州府城东镇阳关,两 ...
汉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亦作“不因一事,不长一智”。谓不经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於那件事情的知识。 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禪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红楼梦》第六十回:“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 ...
成语闻一知二... 、晋国之间的矛盾,让鲁国免战。孔子问子贡与颜回哪一个优秀些,子贡说颜回闻一知十,自己只能闻知二
成语雷同一律雷同:相互间的声音、说法大致相同;一律:本指同一音律,后指一样。多指诗文套用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成语黄粱一梦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 ...... 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成语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谓‘让一寸,饶一尺’,则曹氏《令》曰:‘~’。”
成语讲若画一讲:和;画一:整齐,统一。协调,整齐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