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ㄩˋ
比方:比~。譬~。
明白,了解:不言而~。家~户晓。
说明,使人了解:晓~。~之以理。
姓。
郑码:JOQK,U:55BB,GBK:D3F7
笔画数:12,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41251122
汉比喻1.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為比喻,詿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摺:“[正末云]小将军,你和他廝杀呵,有个比喻。[刘无敌云]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儿逢 ...
汉明喻... 捉捕歌》:“畏君听未详,听客有明喻。”2.明白地说出。 清陈廷焯 ...则非。”3.比喻的一种。表明本体事物“像” ...... 体事物的修辞关係。本体和喻体之间,一般有... 如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臟”就是明喻。
汉借喻1.用其他事物作比方以晓喻别人。 唐元结《说楚何惑王赋》:“昔臣何惑王用閽嬖之谋,肆极荒淫,更经年岁,凿险填深,转餽通千里,万金五译。臣妄借喻其心,然后云获。”2.比喻的一种,即不出现被喻事物的名称以及“如”、“像”等表示比喻关係的词语,而直接借用作為 ...
汉自喻... 固《答宾戏》:“又感东方朔、扬雄自喻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曾不折之 ...... 儒于此,不儘力说与人知,或亦待人之自喻。”2.自譬,自比。 《汉书‧贾谊传 ...... 莽,遭汉中衰,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况己自喻,不信群臣。” 清袁枚《随园诗话》 ...其笔墨之高矣。”
汉博喻... 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 能為师。” 孔颖达疏:“博喻,广晓也……能博... 作师也。”2.广泛地运用比喻。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 储》、《说林》,多举事例作喻。” 清《快说续纪序》:“ ...,错杂无端。”
成语辞喻横生辞:言词;喻:比喻。言词中生动的比喻横逸而出。
成语难以理喻喻:明白;理:道理。很难用道理去说明。
成语借古喻今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成语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成语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