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ㄏㄜˊ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
姓。
郑码:MFJ,U:548C,GBK:BACD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31234251
hè ㄏㄜˋ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诗。
郑码:MFJ,U:548C,GBK:BACD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31234251
huó ㄏㄨㄛˊ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郑码:MFJ,U:548C,GBK:BACD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31234251
huò ㄏㄨㄛˋ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奶里~点儿糖。~弄。~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水。
郑码:MFJ,U:548C,GBK:BACD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31234251
hú ㄏㄨˊ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郑码:MFJ,U:548C,GBK:BACD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31234251
汉叁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同“叁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水滸传》第二四回:“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叁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
汉调和1.烹调,调味。 《管子‧小称》:“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於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 《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曰:‘因食餉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不假调和,野蔬何以有味。”2.搅拌均匀。 《齐民 ...
汉阳和1.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李昴英《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刘基《梅花》诗之叁:“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2.借指春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 ...
汉随和I1.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 《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张守节正义:“卞和璧,始皇以為传国宝也。” 《楚辞‧王褒〈九怀‧陶壅〉》:“瓦砾进宝兮,损弃随和。” 洪兴祖补注:“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后用来比喻高洁的才德。 ...
汉灵和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 《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稟元气於灵和。” 李善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刘良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為也。灵和,和之气也。”2.指祥和 ...
成语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和气:温和的气象;致:招致;祥:吉祥;乖气:不和谐的气氛;戾:罪过。和睦融洽的气氛可致吉祥,不和谐的气氛则招致灾祸。
成语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戾:罪过。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成语一倡百和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成语一唱众和和:呼应,附和。一人念头唱,众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成语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