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 ㄏㄨㄚˋ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
习俗,风气:有伤风~。
特指“化学”:~工。~纤。~肥。
郑码:NRR,U:5316,GBK:BBAF
笔画数:4,部首:匕亻,笔顺编号:3235
huā ㄏㄨㄚˉ
同“花”⑩。
郑码:NRR,U:5316,GBK:BBAF
笔画数:4,部首:匕亻,笔顺编号:3235
汉风化I1.犹风教;风气。 《诗‧豳风‧七月序》:“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 《后汉书‧第五伦传》:“光武承王莽之餘,颇以严猛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化。” 宋陈亮《酌古论‧诸葛孔明下》:“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 ...
汉点化1.玷污风化。 《宋书‧顏竣传》:“今皇明开耀,品物咸亨,伤俗点化,实唯害焉。”2.道教指点物成金。 唐刘得仁《送祖山人归山》诗:“不说金丹能点化,空教弟子学长生。” 金元好问《汴禪师自斫普照瓦為研以诗以餉為和》之二:“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 清 ...
汉造化1.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為大鑪,以造化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晋张协《七命》:“功与造化争流,德与二仪比大。”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為华盖,庇覆五臟,当属火;始应天地造化。 ...
汉开化1.开展教化。 南朝宋顾愿《定命论》:“夫建极开化,树声貽则,典防之兴,由来尚矣。” 唐李邕《淄州刺史谢上表》:“子人开化,议事立权。”2.开导;感化。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 ...
汉灵化1.《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 王逸注:“伤念君信用谗言,志数变易,无常操也。”后因以“灵化”谓君心转变。 南朝宋鲍照《咏秋》:“何由忽灵化?暂见别离人。” 黄节补注:“灵化,谓君心之转变也。别离人,自谓。”2.神异的变化。 晋 ...
成语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成语化外之民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成语万物自化自化:自然变化。一切事物都按照本身的规律而自然变化。
成语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成语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