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ō ㄉㄨㄛˉ
删削:~去繁文。
割取。
剌。
郑码:XSXK,U:525F,GBK:8484
笔画数:10,部首:刂,笔顺编号:5454545422
汉捷剟... 黄帝之臣。 《淮南子‧人间训》:“故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捷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忽怳,而后能得之。” 高诱注:“离朱明 ...... 疾利搏,善拾于物。二人皆黄帝臣也。” 《修务训》作“攫剟”。 《庄子‧天地》作“喫詬”。
汉刺剟... 传》:“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司马贞索隐:“掇亦刺也。”按,《汉书 ...... 灼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某怒,拉繫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
汉刊剟... 列於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穫刊剟為五十篇,上於官。” 清王懋竑《书座右二章》诗:“我心似寒灰,百念俱刊 ...。”
汉剽剟犹抄袭。 清方苞《书柳子厚辨亢桑子后》:“且是书剽剟《戴记》诸子语甚眾。”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此如儒、墨、 ...儒、墨,裁剪道、法。”
汉分剟犹分割。 清方苞《读<仪礼>》:“然其辞以类相从,其义以合而见,而韩子乃分剟而别着為篇,则非吾之所能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