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ㄓˉ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郑码:WA,U:4E4B,GBK:D6AE
笔画数:3,部首:丿丶,笔顺编号:454
汉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宋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於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之於人。” 茅盾《子夜》叁:“朱吟秋却在那里微笑;他听得孙吉人提到了什麼长途汽车,什麼矿山,他便 ...
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晋书‧戴洋传》:“心 ...
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后经改造,用来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测品德高尚者的胸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若不就自己良知上 ...
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廖仲愷 ...
汉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亦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孔子家语‧正论》:“孔子闻之,谓子贡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啟》:“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 ...
成语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成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成语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文干传》
成语项庄之剑,志在沛公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
成语衣锦之荣宋·欧阳修《昼锦堂记》:“一介之士,得志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