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两个。表示少数。
《书‧康誥》:“﹝文王﹞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
《景德传灯录‧泰钦禪师》:“此山先代一二尊宿曾说法来,此坐高广,不才何升?”
《儒林外史》第叁四回:“小弟遍览诸儒之说,也有一二私见请教。”
老舍《黑白李》:“黑李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白李的事儿我也略知一二。”
2.一一;逐一。
《墨子‧尚同上》:“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汉扬雄《长杨赋》:“僕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词学之英,所在麻列,儒宗文师,磊落相望,外之则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内之则翰林禁密游谈侍从之臣,不可一二遽数。”
3.犹次第。
《战国策‧秦策二》:“计有一二者难悖,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4.少许。
《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可常之罪,僧辈不敢替他分辩,但求恩王念平日错爱之情,可以饶恕一二。”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叁摺:“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
冰心《庄鸿的姊姊》:“起先她还能指教我一二,以后我的程度又深了些,她便不能帮助我了。”
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元张国宝《罗李郎》第叁摺:“那廝却有一二,咱家无叁思,将那谎局段则向俺跟前使。”
1少少, 少数, 个别, 零星, 点滴, 稀, 寡, 鲜, 半, 两, 片, 无几, 有数, 有限, 一二, 区区, 半点, 一丝, 星星, 少许, 些微, 些许, 蝇头, 单薄, 简单, 寥落, 一点儿, 这么点儿, 那么点儿, 一丁点儿, 三三两两, 星星点点, 一把子, 一定量, 一星半点, 点儿, 丁点儿, 少于, 甚微 辨析>>
汉一则一,二则二同“一是一,二是二”。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叁摺:“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赵氏当初……见过刑厅夹那伍圣道、邵强仁的利害,恐怕当真夹起来,就便一则一,二则二,说得真真切切的。” ...
汉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荡寇志》第八十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曹禺《原野》序幕:“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
汉略知一二... 稍微知道一些。 《镜花缘》第五五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还略知一二。” 老舍《黑白李》:“黑李是哥,白李是弟……黑李是我的好朋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 ...。”
汉一二叁... :“时有叶法善者,嘉禾人,世為道士,尝游白马山古室,遇二仙人,授以正一二叁之法,能制服怪鬼。”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叁 ...... 传》第二章:“无缘无故关了我一千多天了,我能不要求他们说出个一二叁来。”
汉一二二一一即二,二即一。谓名异而实同。 《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成语一则一,二则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成语略知一二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成语一再则宥,三则不赦一再:第一、二次;宥:宽容。第一、第二次可以宽容,再三违犯就不能赦免了。
成语百无一二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
成语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